小妹穿着洁白的婚纱结婚了,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做父母的纵有再多的不舍,也只能寄托于浓浓的祝福与期盼,从此一个新的家庭诞生了!
到我这个年纪,都是侄女侄子辈正长大成人的时候。年龄居长的侄女都到了谈婚论嫁的花季,怎么能不感觉到这岁月的急促与无情呢?一个家庭不停地裂变,不停地裂变,好象化学元素不断地催化,很后演变成无数的家庭。儿子引来了儿媳,女儿引来了女婿,组建了一个新家庭,引进人员成为大家庭的成员,成员中不断增添新的成员。一个家庭就是这样发展的枝繁叶茂,当我发现自己特别怀念以前的日子,就知道自己也开始变老了。我们每个人都是这生生息息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我们都是在父母的护庇下长大成人,又在父母的牵挂中发展自己的家庭。我们寻找的另一半,直接关系到自己一生的幸福和父母的面子。父母为我们操持婚礼,而他们自己的婚礼却是那么简陋仓促。哪有什么典礼!哪有什么仪式!娘家人抬几个柜子,办几床被子,在一起吃个饭,就算是喜结良缘了。
再就是年纪小一点的叔辈他们要稍微好一点,挑一个良辰吉日,安一两个媒人,男方结婚之前先一天要去礼,虽然现在看起来有点好笑,但在农村里却是极其隆重的。男方要宰杀一口大肥猪,分作很多块,上面贴了红纸,叫“席”。女方有多少正亲戚,就要安排多少份“席”,当然还配有活鸡和鱼等其他物资(现在都折成“席”钱了)。送礼的队伍基本上是男性,挑着满满一担箩,提着鸡和鱼(鸡放在用草绳织的箍里),虽然有点夸张,但在当时看来,已经成为一道很亮眼的风景线了。路人一看,就指指点点,哪家要办喜事了。箩越多,说明东西越多,东西越多,说明男方越富有越大方。原来的交通都不怎么方便,有些地方送礼就是这么挑到到女方的家门。女方呢,也要安排嫁妆的。哪怕条件再差,鞋子是要做很多双的,被子是要安排几床的。
婶婶们很多,她们原来刚进门,是很小媳妇的。迎亲的队伍接着女方过来了,在离家没有多远的时候,鞭炮就开始噼里啪啦地响了,响得很久。呵,送亲来的人可真多,新娘通常打着一把红伞,不管是下雨还是不下雨,这是必须的。有点扭扭捏捏的样子。撸嫁妆的可是一大群人,只能用壮观两个字来形容。撸被子的,撸帐棍的(当时特有的现象),提开水壶的,拿枕头的,提桶子提盆子的,七七八八的太多了,女方把家当全部带来了。客气一点地推着新单车,扛着一台凤凰牌缝纫机。那算是条件蛮不错的了!
女方办酒办在早晨,男方办酒办在中午,那时都流行八大八小,酒席没有现在的花样多,但小时候的我总觉得那时候的酒菜特别好吃。喝的是农家烤制的米酒,吃的农家自己喂的猪肉,肉甜甜的,都兴蒸盆,里面放满了好吃的。蛋饺、枣子、木耳、鸡等等,格外香。那时候的小孩不是盼着红包,因为没有红包,就盼着大吃大喝一顿、胡吃海喝一场。
很有盼头的就是等着男方过来接亲的时候要堵朝门,男方为了讨好女方这边的人,安排了很多喜钱,朝空中一扔,惹得他们去争抢了,真是有趣。散饼的事是婚礼酒席办完后,男方派人到院子里去散饼,原来的饼也比现在的要好吃。图个吉利与喜庆,意思到就行了。
以前的婚礼其实充满了人情味与趣味,现在就不同了,东西办好后,用车直接装到家里,新娘也是用车直接接到家里,也省了在路上晃晃的过程,现代多了,时尚多了,但也无趣多了。
武汉治癫痫专业医院北京癫痫医院那家很好北京*癫痫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