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民/作
''看见了老粗布,想起了纺棉娘。人去物已远,恍若昨日样。''
纺车,是北方过去妇女们特有的纺棉织布的工具,它一头状如风车,一头线牵轴芯,手摇车转,棉花成线,线绕长钉,积丝成穗,为织布制造出很基础的原材料。它是女人们心爱的物件之一,许多人家还把纺车当作女儿出嫁的赔送品。它承载着一个家庭生活的重要使命,大部分穿戴均来自于它的辛勤转动之中。它好像是那些特殊年代的特殊''乐器'',弹奏和吟唱出世上别具一格的优美曲谱。
母亲的纺车不知启用于何年?打从我记事起,就看见它已失去了原有的光泽,整架纺车的木质全部变成了黑灰色。起初,以为是专门油漆而成的,好奇询问后才明白,原来是经过长期的烟薰火燎和风吹日晒,颜色一年深过一年 ,很后就变成了如今有点黑油发亮的模样。母亲的纺车一年四季中春夏秋大多是闲置的,只有到了冬季才会进入忙碌之中,充分地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来。
母亲的纺车纺出的是他的辛苦操劳。纺棉线看似足不出户,不经风吹日晒,没有繁重的体力劳动,但同样是很累人的。在过去的年代里,经常可以看到腰部几乎弯成九十度的高龄妇女,据说都因过多地从事纺棉织布而积劳而成的。每当秋末冬初,棉花收获加工后,农村里家家户户的纺车就会不约而同地支架起来,白天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晚上女人们就纷纷坐在炕头上,手摇车转,嗡嗡声四起,形成了一道无法统一公示的亮丽风景线。每天夜幕降临时,我写完当天的作业后,就一声不响地爬在母亲身旁或钻进被窝,两手托腮,目不转睛地跟着他一起一落的手势和飞速旋转的纺车木翅骨碌着眼球,仿佛在欣赏一场好看好玩的''西洋景'',看着看着,两眼皮就打开了架,硬撑不久,就倒头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母亲的纺车仍在欢快地唱着,暗淡的煤油灯光下,她的神情是那么的安宁,精力是那么的专注,好像纺出来的不是一颗颗''棉线穗'',而是一件件晶莹剔透的美玉饰品。不管多么冷的天,屋里的温度太低有些冻手冻脚,但整个冬季母亲的纺车却从来没有停歇过。更令我称奇的是,奶奶为了省些煤油钱,竟练就了一手夜间纺棉不点灯的功夫,虽然纺出来的棉线略显逊色,但女人们凑到一起往往议论起纺技来,多数人对奶奶的绝活还是啧啧称奇。
母亲的纺车纺出的是我们全家人的一种希望。母亲的纺车在我眼里很神奇,原因有二:一种是全家六口人大部分穿的鞋袜和衣服,炕上的铺盖和枕头,门上挂的布帘和窗户上的窗帘,蒸锅用的笼布和竹蓝、笸箩用的盖布等,全都出自于母亲纺织而成的土粗布。那时没有太多的感悟,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没有母亲的纺车和娴熟的纺织手艺,我们的穿戴该如何解决?另一种是母亲的纺车竟然还有为家庭增加收入的功能。由于母亲纺棉的速度快、质量好,在村里是数得着的。因此,除了完成自家所有的棉花纺线外,还挤出更多的时间,接手一些别人或纺技不精或棉花太多等原因而送上门来的活计,商量好纺一斤棉付多少钱。正是靠着母亲的辛勤劳作,挣些手工费贴补家用,为维持和改善全家生活撑起一片希望。
母亲的纺车纺出的是民族文化和优良传统。中华民族有着许多古老的文化和优良的传统,纺棉织布就是一朵小小的奇葩。正是有母亲这样千千万万的女人们,靠着自己聪明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将这种祖宗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一代接一代地传承了下来。纺车虽小,但承载的却是沉甸甸的历史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过去的手工业被先进的机器设备所替代,母亲们的纺车命运也不例外,从八十年代起,就在人们的视线中逐渐减少。进入两千年后,农村里就很难再见到纺车的''芳容''。近几年来,人们的观念又开始返朴归真,崇尚自然和绿色,粗布用品又大量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随之而来的是手工纺织业的复兴,在城镇和乡村里忽然间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了数不清的纺车和织布机,重新又奏响了那种早已久远的欢快乐曲,让这朵古老的文明之花得以复苏绽放。
母亲的纺车不知何年已没有了踪影,但母亲的织布机仍一直保存了下来,前些年有人出高价予以收藏,母亲掂量再三还是没有舍得出手。现在,每当有事回老家时,都还会看到那台织布机静静地安放在东北屋子的角落里。上面尽管落满了灰尘,但掩饰不了母亲当年上机织布的优美身影。母亲虽然已经离世,可给我们留下来的精神和传承却永远不会过时。
哈尔滨治疗癫痫病医院哪家好癫痫中医治疗治疗癫痫去哪家医院